14

2020年 12月

科技如何向善?

近日央视如同开挂一般,以几乎每天曝光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速度履行着自己“媒体监督”的责任。而这些被点名的公司多为媒体所称的互联网“独角兽”,如今日头条、拼多多、快手等。

这些“独角兽”迎合了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的大趋势,同时也确实存在央视曝光的低质内容低俗、商品低质、欺诈广告、低俗内容等问题。

这些问题都是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,也暴露了技术的局限性。企业及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。这正如100多年前,汽车的诞生曾被认为是“恶魔”,会导致很更多可怕的车祸一样。

但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,交通法规的确立,人与车关于路权的伦理讨论,又极大降低了车祸发生概率,同时还解决了英国满大街马粪污染环境的问题。

历史的经验证明,技术永远是社会前进的第一推动力。新技术出现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正视问题,不去解决问题。

互联网技术在赋予社会更高生产力、更先进的生产关系、更多乐趣的同时,也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。微信的普及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沟通效率方便沟通,但另一方面却占用了用户太多人的时间,社会出现导致大量的低头族,使用者出现颈椎病;

自媒体的繁荣增加,让信息变得更丰富,增加拓宽了我们看世界的维度,可惜却导致泛滥的信息泛滥、谣言和欺诈滋生,人们筛选有用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加大了;

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,可是当人们看到“波士顿动力”的人形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做任何动作时,开始担心机器人会毁灭人类;

这与短视频普及、媒体平台泛滥一样,均都有利又有弊。趋利避害,是新技术必须要走的路。在这个时间点上,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去论证技术的价值,而是要思考技术的价值观。

20年前,谷歌就曾在上市之前就提出“永不作恶”;腾讯创始人张志东最近对信息过载导致人们幸福感下降时,而提出“科技向善”;快手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未来媒体数据联合研究院时,也提出了“科技向善”。

但是,在技术和算法到底需要不需要有价值观的问题上,这些科技创业“独角兽”们似乎有着不同答案。

某数一数二的媒体聚合“独角兽”公司平台创始人,曾在接受《财经》杂志专访时,否认自己的公司具有属于媒体属性,并认为媒体聚合平台是技术公司、算法公司、大数据公司,算法不应该有价值观,他只关心信息的吞吐量。

而快手创始人宿华在接受《36氪》专访时说,对于算法要不要有价值观,他思考了30年。他的结论是“算法里面蕴含的是团队的价值观。”

“做算法的工程师、团队是有价值观的,科学无国界,但是科学家有国籍,这是很相似的。”宿华说。

而在“内容要不要人为去干预”的问题中,某媒体聚合平台曾宣称“完全让机器去判断”,而快手宿华的答案是“快手其实是有好几道人工的过程在这里的,是一个技术辅助人工的过程,我们内部也有审核,有专门的内容评级。”

如果编写算法的团队,只有信息吞吐量、流量和赚钱多少这几个指标,那么他们所开发的产品必然是利用人性的弱点,将人的眼球经济发挥到极致。

因此,技术和算法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,产品和企业才能真正的服务人类。

留言

-